top of page

講壇重溫:作為xx人

2021年9月5日

陳曉冬傳道

箴言二十二章1-2節、8-9節、22-23節;雅各書二章1-10節、14-17節;馬可福音七章24-37節

引言

弟兄姊妹平安!在網上參與直播崇拜的朋友平安!

上周,我們平靜地渡過了八月最後一天,學生們也過了暑假最後一天。踏入九月,學生終於可以上學,開啟生活新一頁。不過,當我們當看着開課的同時,可能會感覺唏噓:學校的同學或者老師人數都變得少了。人來人往,彷彿變幻原是永恆;看著此情此景,難免讓人感覺氣餒。我們可以預見,社會發展的走勢,只會繼續蠶食人的心志,讓人不停止想像美好,又讓人寧願變得懦弱犬儒、維持在最低生存標準的所謂「物理層」狀態。

我們都知道整個社會在急劇倒退。但教會的責任,並不是順應趨勢,純粹陪伴人一同悲哀一同感傷,反而要不停思考:作為教會,應該怎樣逆流而上地「前進」?縱使這個想法是個大挑戰、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(Mission Impossible),但如果教會就是社會的燈台、教會仍然關心社會的話,我們就仍然要不斷問:下一步我們應該怎樣做(What’s next)?

按照教會年,今天仍然在聖靈降臨期當中。相比聖誕節或受難節、復活節這些「大節日」,聖靈降臨期表面看來好像平平無奇,但佔了全年的一半時間,是整個教會年中最長的節期。如果由將臨期開始、到復活期結束的那段時間,我們形容為講述「關於耶穌的故事」的時間,那麼聖靈降臨期,就是講述關於屬神之人在領受聖靈後在世活像聖範的故事。

如果用這個向度來理解這段「平平無奇」但時間「流流長」、關於信徒群體、關於我們的故事的時間,我們又會怎樣理解下一步該做甚麼才好?當我們每個禮拜在聖靈降臨期的公禱,祈求上主提醒我們「不忘耶穌訓誨,學習侍主愛人」時,不知道我們會怎樣實踐這個禱告呢?

進入講道之先,讓我們同心低頭祈禱:

「上主,我們懇求聖靈激發我們的愛心,推動教會成為社會的明燈和幫助。願上主成為我們的指引,讓我們常常記起耶穌的訓誨和身教榜樣,又求主幫助我們,將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我們的心,讓我們得着餵養,曉得怎樣踐行。禱告獻上,奉主名求,阿們。」

作為xx人

今日我將講題定為「作為xx人」。不知道當你看見「xx」,如果要你填充詞語,你會填上甚麼?「作為xx人」這個題目,會令你聯想到甚麼呢?

實不相瞞:今天下午,我們將會有社關討論分享會,題目叫做:「作為普通人,仲可以點樣為香港付出?」作為「普通人」。我好奇:當社會服務部的朋友構思題目時,腦海中想到那些相對於「普通人」的人,其實是怎樣的人?是復仇者聯盟或者正義聯盟那種強力角色?抑或是曾經做過大事,於是聲名顯赫的歷史人物?言下之意,「普通人」又會是甚麼意思呢?

這個問題,還是留待大家下午聽分享會時慢慢深究下去。不過我相信,假如教會要談關懷社區、討論到「社會服務」時,有一個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問題,就是:我們到底是「作為咩人」去思考「服侍」?今日的經課取材,或者會給予我們一些啟發;我會跟大家一起概覽,透過經文思考我們的定位,而這些定位跟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踐行有何關係。

一、作為有信仰的人:認清自己的來頭

首先是關乎到意識自己身分的問題。作為有信仰的人,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來頭。今天讀到箴言的選節當中,其中一節如此說:

22:2富戶窮人在世相遇,都為耶和華所造。

箴言是格言式文體,所以一句句讀起來,會有點像在讀四書五經、或者背頌三字經般,句句都是重點句子。在這節經文,我們可以提煉出幾個精粹:一、在這個世界上,是會有「有錢人」和「貧窮人」的存在;二、有錢人與貧窮人不是兩班各不相干的群組,他們會在這個世界上碰面;三、無論是有錢人抑或貧窮人,全都是耶和華上主所造。

如果按照字面去理解,這三個精粹是「鐵一般的事實」(hard fact),所以沒有需要特別解說的地方。不過,要欣賞這類格言,就是需要人不把它當作「hard fact」去陳述,而是嘗試去品味一下、「㗳真啲」。當我們這樣做,就會問多一點,其實經文想道出甚麼信息。

事實上,在這個世界上,是有「有錢人」和「貧窮人」;這裡呈現的,是每一個在世界上生而為人的人,他所經驗的、所享有的資源,從來都有本質上的差異。在香港,大家可以感受到這種非常鮮明的差異,所以才會有所謂「贏在起跑線之前」、「人生勝利組」或者「we have no stake」的講法,去描述這個本質上的差異。然後,當這些人在世界碰面,因為大家位置不同而產生衝擊,甚至如果情況再惡劣一點的話,就會產生互相敵對的結果,出現所謂「憎人富貴厭人窮」的現象(或者現在可能是「仇富」)。

的確,本質上的差異,引發人很快會問:「點解我唔係好似佢咁?」會帶來對「公平」這個概念的思考。而這節經文的後半部分,似乎有所解答,就是:無論是甚麼人都好,他們都是上主所造。

一句「都為耶和華所造」,暗藏兩個信息。第一,無論人擁有怎樣的社會經濟地位也好,在上主眼中,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,這就是人的價值、人的尊嚴;第二,上主才是擁有真正主權那位。祂不單是所有人的生命之主,對於人擁有多少財富,也是在祂的掌管之中;上主有賜予人財富多寡的權柄。如是者,按照箴言的取態,在上主的角度而言,人在生存上、在擁有多少財富上,人應該算是生而平等。

對於這個「人人生而平等」的概念,在福音時就由主耶穌親自確立。今天所讀的馬可福音,就記載耶穌向猶太人示範,要將這個概念傳開。馬可福音七章24至29節:

7:24耶穌從那裏起身,往泰爾、西頓的境內去,進了一家,不願意人知道,卻隱藏不住。
7:25當下,有一個婦人,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,聽見耶穌的事,就來俯伏在他腳前。
7:26這婦人是希臘人,屬敘利腓尼基族。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。
7:27耶穌對她說:「讓兒女們先吃飽,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」
7:28婦人回答說:「主啊,不錯;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。」
7:29耶穌對她說:「因這句話,你回去吧;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。」

不知道你是否感覺得到,耶穌離開猶太人的主要地區、進入外邦人所屬範圍,這舉動本身已經是非常突破性?在耶穌時代,猶太人在宗教身分上仍然存在優越感;宗教門檻的存在,為猶太人與外邦人帶來本質上的差異。從耶穌借用猶太人慣用語句:「讓兒女們先吃飽,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」就知道猶太人是怎樣自我理解他們自身的宗教地位。

不過,當耶穌主動進入外邦人的地域、跟外邦婦人展開對話、甚至願意為外邦婦人施恩醫治她的女兒,作出這種「違反常規」的行動,我們就可以讀到:主耶穌要引領人破除本質上的差異,讓人領受到:在上主的角度來看,人人生而平等;上主要賜恩予人,並不是看他的背景來頭;反而上主會強調,人的「來頭」只有一個:就是來自賞賜生命、厚賜百物的上帝。

無論是舊約中所說的經濟或社會地位,抑或福音所指的宗教、文化背景的差異,如果我們曉得,這一切到最終都指向上主的賜予或賦予的話,人或者就能多少體會,甚麼叫做「生而平等」。上主願意人明白:人生存在世界上,即使有不同背景,但在上主的目光裡,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相同的價值,可以獲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。

弟兄姊妹,「作為有信仰的人」,不知道我們是否認得清自己的「來頭」?我們的「來頭」,並不是來自職銜(title)、亦不是來自我們的「家底」(無論是雄厚抑或清白)、不是我們的年歲資歷、也不是我們的血緣以至於關係親疏。我們是否意識得到,我們只是「上主眼中有價值、有尊嚴的人」?作為有信仰的人,我們又有多能夠擁抱得到生而平等的概念?作為有信仰的人,我們又會花多少力氣去宣揚平等的價值呢?

二、作為有品格的人: 緊記仁者以財/才發身

可能你會問:我們即使理解人人生來平等,但當差異是實際地存在,又可以怎樣體現那份平等?所以另一個思考,關乎到要運用自己身分的問題。作為「有品格的人」,要緊記「仁者以財/才發身」──

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身分後,再說下去,就是運用身分的原則。回到今天箴言的二十二章第一節:

22:1美名勝過大財;恩寵強如金銀。

這節箴言將財富跟「美名」和「恩寵」相提並論。我們可以觀察到聖經智慧文學詩句的風格,就是將A和B並列比較,以突顯A的重要性。「美名」勝過「大財」;「恩寵」強如「金銀」。「美名」即「聲譽」、「聲望」,跟一個人是否擁有美好品德有直接關係,而這美好品德建基於智慧;「恩寵」也是顯示出人有智慧而得到的結果(3:1-4)。當我們用「金銀」來比較或者衡量美名和恩寵,就會明白它有多貴重。在舊約世界,「金銀」標誌著可以獨立自主(所謂「財政獨立」)、是君王的尊榮(所謂「貼金」)、是最貴重的禮物、是帶來權力的方式、是獲取政治自由的手段。這一切都是人生存於世想要得到的東西;相信即使在今天,我們都不會反對,這一切權利或自由,是人人都渴望得到。

不過,就算金銀再貴重也好,美名和恩寵都屬於再高一個層次,超越了金銀或買賣可以獲得。雖然金銀與大財好像很實在、是伸手可觸及的物品,而對比之下,美名和恩寵比較虛無,而且不是人想得到就會得到。但是我們也知道:財富可以出現片時,但稍縱即逝(箴23:5:「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?因錢財必長翅膀,如鷹向天飛去。」)相反,美名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,所謂「名留千古」、「留芳百世」,或者如果人行得不好,就會臭名遠播,「遺臭萬年」。(箴10:5:「義人的紀念被稱讚;惡人的名字必朽爛。」)

如果用這種眼光衡量的話,可能我們會發現:財富其實並非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。反而,當我們擁有財富的時候,考驗才真正來到:當時機到了,到底我們會否記得自己的來頭,知道自己所擁有的,不過是上主賜予?我們又是否記得「生而平等」的價值,於是懂得放手捨棄財富,最終贏得美名和恩寵呢?

接續的箴言選節就談到,富有人要怎樣運用他的身分和所擁有的財富,善待窮人,以顯示出他的品格:

22:8撒罪孽的,必收災禍;他逞怒的杖也必廢掉。
22:9眼目慈善的,就必蒙福,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。

即使我們知道上主會平等地看待人,我們也不能夠否認:不同人有不同背景,於是大家都依舊要面對本質上的差異;假如這些差異與罪性或罪惡連結,就會產生不公平,甚至有人會尊自己為大、而另一些人則被苦待。但即使差異可能會帶來壞影響,我們卻不能夠「斬腳趾避沙蟲」,以為透過消除所有差異,或者將所有事情都劃一或均一看待,就可以促成平等。能夠促成平等的,反而是像箴言所講,在於一個人是否有好的品格,在財富差異當中,顧念窮人的需要,好好運用他的身分地位,去施予幫助。

《禮記.大學篇》當中有這樣一句說話:「仁者以財發身」,意思就是,有仁德的人,會視財富為身外物,用來發展、實現、完善自我道德向修養。借用這句話,跟箴言的信息互動,可看出當中的異曲同工:如果你是有品格的人,就自然會好好運用財富;而你有沒有關懷貧窮或有需要的人,就是顯示你是否有好好運用財富的表現。我繼續借助這句話延伸下去:我相信,「以財發身」並不止是指向「財富」,「才幹」也是我們可以加以運用的資產。

弟兄姊妹,仁者以財/才發身,這並不單純只是為自己好處而做的事。作為有信仰、有品格的人,我們要記得,這更是上主對信徒群體、對教會的期望和要求。對於實踐平等價值,教會最責無旁貸。如果教會空口講白話,「齋講唔做」,是應該備受指責!且看雅各書二章1至4節:

2:1我的弟兄們,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,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。
2:2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,穿著華美衣服,進你們的會堂去;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;
2:3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,說:「請坐在這好位上」;又對那窮人說:「你站在那裏」,或「坐在我腳凳下邊。」
2:4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,用惡意斷定人嗎?

雅各書被理解為「新約的箴言書」,因為它與舊約的智慧文學相似,同樣教導基督徒在世生活的實踐。而這幾節經文,就督責信徒不可以偏心或以貌取人,做出違背平等價值的行為。而在14至17節,更明明白白地將信念跟應當實踐的行為相提並論,以訓示弟兄姊妹行善不可以「打嘴炮」「得個講字」:

2:14我的弟兄們,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,卻沒有行為,有甚麼益處呢?這信心能救他嗎?
2:15若是弟兄或是姊妹,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;
2:16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:「平平安安地去吧!願你們穿得暖,吃得飽」,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這有甚麼益處呢?
2:17這樣,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。

弟兄姊妹,如果我們願意成為有品格的人,那麼我們要用行動去證明。縱然我們有完整理念和說法,假如我們的善行並不是有血有肉的實際行動,我們又怎樣顯示出信徒的屬靈品格,告訴他人這些都是出於信仰的教導呢?

三、我作為xx人?

弟兄姊妹,今日概覽幾段經課,雖然涵蓋了很大篇幅,不過,希望你能夠抽取當中的主題,常存心裡,當時機出現時,就可以以準備好的身心靈回應:

作為有信仰的人,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意識,一起去宣揚「主愛內人人平等」的傾值?

作為有品格的人,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發揮,運用我們所擁有的財富或才幹,去體現「仁者以財/才發身」?

以上的信息很淺白,但若放在我們身處的現況、對於善樂而言,要談論踐行,相信是一個大挑戰。在看似已經無可作為的社會,我們又可以作為甚麼人,在這個地方為上主作見證、成為我城的幫助和祝福?善樂人又有甚麼長處,可以藉此一起宣揚主愛和平等價值,同時也向他人流露、展示我們的美好品德?

或許我們心中會掙扎、會不知該怎麼做;但我相信,無論我們想像自己作為xx人都好,只要我們成為有信仰、有品格的人,就可以朝以下方向,發揮創意去拼搏,竭力為主作工,關心身邊的社群:

1)破除「樽頸」思維:無論你是甚麼家底、勢力、學識、才能也好,你都要在自己的位分上,做應該做的事(在其位、謀其事)。

2)知道自己的斤兩(定位):不妄自菲薄,但亦不自高自大。總之,全情投入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。

3)「目中有人!」:對着比自己軟弱的人,要存憐憫的心善待(不嫌別人礙事)、同時督促他長進自立;對着比自己剛強的人,要存欣賞的心為他感恩(不妒忌人),同時挑戰他貢獻能力幫助其他人。


前美國世界宣明會總幹事Richard Stearns分享見證、就著邀請人加入承接福音的使命而分享心得時提醒人:你可以貢獻的,不單止於「出現」;我們的確需要進一步審視我們的時間、才幹和財寶。試想像,如果以上這些資產,都能夠跟信仰價值結合,又會發揮怎樣的效果、為社會帶來怎樣的正面影響?


盼望讀過這些經文後,我們都能將「主愛內人人平等」的價值努力傳遞,身體力行,一起作個能見證主道的人!



bottom of page